在渭南市中心医院骨科一病区,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郭张宏是患者口中的“放心大夫”。步履匆匆、身影匆匆,澄城口音里透着直爽。从医二十余载年,他始终践行着年少时的誓言:“当医生,就要对得起每一份信任。”

一场慢性咳嗽,种下从医的“根”
12岁那年的一场病,改变了郭张宏的人生轨迹。因长期咳嗽,他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肺结核,连续半年服用各种抗结核药物,直到前往西安唐都医院检查才被专家认定为:“孩子这是营养不良、抵抗力差导致的慢性咳嗽,不是肺结核。”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基层医疗的局限性。他暗下决心,长大以后一定要学医:“就想当个明白医生,让病人少走些弯路。”
把时间掰成两半用

清晨7点20分,郭张宏雷打不动出现在病房。查房、手术、谈话,他的日程表密得密密麻麻“针插不进”。“昨晚上夜班,今天还有三台大手术。”他回忆起去年,他和搭档一个月完成49台手术,午休时间也被他们“见缝插针”做了一台微创。踏入手术室,无影灯下的他就像上了发条一样,“一天排五六台(手术),只能大的手术穿插小手术、微创手术,因为病不等人。” 郭张宏说道。
做患者的“自己人”
“对患者要把道理揉碎了讲”这是郭张宏坚持的“沟通之道”。遇到焦躁的家属,他总是耐着性子用大白话解释,用自己的方法和病患(及家属)建立“信任”:“你看这骨折手术就跟搭房子一样,上钢板打钉子,取不取也要看房子的结构,你们要相信我,我肯定会尽全力。”

十八年前一位选择相信他的小患者,如今已和他相处成了朋友。那是07年的一起严重车祸事故,四死一伤,仅一名十多岁出头的孩子生还。郭张宏帮孩子做了7次手术,移植了皮瓣,终于把本要截肢的腿保住。当年的小幸存者如今已是而立之年,“一米八几的大个子,也找了媳妇成了家,看着小伙子走路稳稳当当,比啥锦旗都让人高兴。”
有一种责任,叫时时放心不下
“我这人就是心小,事情干不好过不了我心里这红足1—世足球网,想到病人还有什么问题也睡不踏实,这也是为啥这么多少年只要没特殊情况,我一般不请假。”回忆自己爷爷去世时,他也是前天回去,第二天就返回工作岗位。
疫情期间,医院临时组建隔离病区。郭张宏第一个报名:“我先上。”在临时成立方舱医院高强度工作一个月后,正赶上社会面放开,继续在发热门诊支援时,他高烧至40℃,防护服里的衣服被汗水浸透,“是想休假,但是(政策)一放开患者更多,医生要是都倒了,他们更没指望。”
他的时时放心不下,却让患者真正放下了心。“我也是别人介绍过来的,说郭大夫治得好。”朋友带朋友、熟人托熟人,郭张宏成了患者“口口相传”的“定心丸”。
要积极做,更要创新做
一家医院了解外科大夫水平的,就属麻醉手术室的同仁,谈起郭张宏:“郭大夫手术做得多、也做得好。”

郭张宏带领团队参加“知脊杯”陕西省首届脊柱微创知识竞赛并荣获三等奖
“积极干、大胆干”是郭张宏的工作风格。在程福宏主任的带领下,在团队的支持下,细数他工作中的许多“第一”:医院第一台大段同种异体骨植入治疗创伤后胫骨骨缺损、第一台肩胛骨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第一台同种异体腓骨+自体髂骨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还有2017年,在渭南市最早开展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
他回忆2017年,那时陕西省级医院都先后开展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微创治疗,他日常工作排满之余,先后利于周末多次参加培训班,随后回医院先后开展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腰椎椎管狭窄内镜下减压、神经松解术,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椎间孔镜下翻修手术,椎间盘突出从椎板间corner区域入路椎间孔镜手术……
“保持对生命的敬畏,对病患,要仁心仁术,尽最大能力为患者减轻痛苦,对自己,要坚持紧跟步伐,做好自我创新。”对病患竭尽全力、对自己保持“空杯”,是这位医生最本真的坚守。
晚上7点,郭医生又拿起明日的手术方案往病房赶——那里有等他的人,有他刻在手术刀上的人生。